新闻资讯

INFORMATION

桂林米粉店要"评星"啦!"土豪"米粉店已出现


一种困境:店小利薄难卖高价

 

  桂林米粉拥有2000多年历史,目前全市有2000余家大大小小的米粉店,遍布街头巷尾,桂林人的米粉情结可谓已深到极致。

 

  谈到北京烤鸭,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全聚德;提起西安羊肉泡馍,不少人公认“老孙家”。桂林米粉虽然分布广店面多,但却难有个公认的好品牌。桂林市商务局商贸服务管理科科长张朝友表示,因为发展自由、准入门槛低,这么多年来,桂林米粉在保持强盛生命力的同时,个体规模偏小,基本的用餐环境和卫生很难得到保障。

 

  “粉店‘裸水’(桂林方言,意为不讲究、不爱干净),粉越好吃。”不少人习惯用这句话来“自我安慰”。11月3日、4日,南国早报记者走访了桂林市多家米粉店,发现一些看起来邋遢的小店门口,却人头攒动,不少人端着碗蹲在路边就吃起来。但同样身为老桂林,张朝友却不认同这个观点,“有些小店也许味道好,但用餐环境太差,卫生很难保障。”他说,他曾在一家小米粉店的厨房内看到,附在抽油烟机上的黑油,又滴回到锅里。老板当做没看见,照样在煮粉,外面食客没看见,照样吃得很欢。

 

  对于一个国际旅游城市的物价而言,桂林米粉价格相当便宜:一两粉3元,二两粉3.5元,还可免费添加酸豆角、酸笋、海带丝等配料,有些店面还提供免费豆浆等饮料。对此,不少粉店老板“有苦难言”。一家米粉连锁企业的总经理陆浩诚说出了其中的苦衷:桂林米粉经营者多是夫妻档、小铺面,不考虑做大做强,只愿挣点钱维持生活即可,“因为各自为战,大家互相牵制,谁先涨价谁就死,形成一个价格怪圈”。薄利导致米粉店无力再进行装修与服务上的投资,这也阻碍了行业进一步发展壮大,而“外地的桂林米粉每碗卖到十几元,生产成本却和我们差不多”。

 

  一次反思:米粉一定要“桂林味”?

 

  和桂林市内米粉店的安静闲适相对比,外地乃至外省、外国的桂林米粉却经营得日益风生水起。

 

  目前,在外地开设桂林米粉店的,绝大多数并不是桂林人,而以天等人居多,而且,店开得离广西越远,桂林米粉“改良”得越多,少了酸笋和酸豆角的“臭香”味,变得更贴近当地人的口味。

 

  桂林地方美食评选指导委员会副裁判长谭德祥曾多次探访北京、上海等地的桂林米粉店。“上海、北方人吃粉吃面喜欢汤汤水水,所以当地的桂林米粉大多是汤粉,里面还加了猪肉丸、排骨等。”谭德祥说,虽然店里也提供酸笋、酸辣椒等配料,但很少有人添加。

 

  “我有个朋友在厦门开了家桂林米粉,推出的海鲜米粉卖得最好。”广西烹饪协会副秘书长、桂林市餐饮烹饪协会秘书长吕昌林透露,他还了解到,目前桂林米粉店已经出现在美国街头,老板用做通心粉的手法,把桂林米粉做出黑椒味、番茄味,美国人爱吃极了。

 

  对于这种情况,桂林人喜忧参半。桂林本地媒体曾连篇累牍做出《为什么是天等?为什么不是桂林?》系列报道,来探寻、追问、反思桂林米粉发展之路。“我认为,不管黑猫白猫,抓到老鼠就是好猫。”谭德祥认为,虽然有人认为不能坚持正宗口味的桂林米粉不能冠以“桂林”名号,但不管如何,这种改良方式确实又从另一个角度保住并擦亮了“桂林米粉”的招牌。